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父亲的土地梦

来源:农家参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1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我是农家孩子,吃粗茶淡饭长大,穿家织布衣成人。尽管从乡村走出到江南,但根仍在那里,仍然眷恋家乡的一草一木,连梦中也常常出现家乡的黑土地,生长茂盛的庄稼,侍奉庄稼的

我是农家孩子,吃粗茶淡饭长大,穿家织布衣成人。尽管从乡村走出到江南,但根仍在那里,仍然眷恋家乡的一草一木,连梦中也常常出现家乡的黑土地,生长茂盛的庄稼,侍奉庄稼的父老乡亲。家乡的黑土,黏人脚,也系人心,想到它,思绪纷然。想得最多的是土地,想到土地就想起父亲。

父亲是农民,爷爷也是农民。先古祖宗们无数次的犁耙,锄草整粪,拉庄稼、看墒情……先人们的脚印重叠了一层又一层,踩出一册无形的史书。他们的汗水一再浸润过土壤的每一团颗粒,让黑土更加黝黑,隐隐透出咸味。地是不多,父亲耕作精细,尽心尽力。

忘不了一个夏日的傍晚,无风、闷热,霞光似火,把天宇烧得通红。父亲在酷热中犁地,为了犁得深些,一手扶犁杖,一手狠压犁辕,腰弯如弓,头上的汗往下掉,背后的汗顺着身体流,汗液被日色涂上了血红。他身后翻起的土垡子,好似三级风刮起的深水波浪,反射出殷红的光。而后,他又在烟尘中耙地,耙得细而匀,地面如新娘子刚梳过的头。那时,我是光屁股娃娃,一边用采来的狗尾巴草编小狗,一边看父亲犁地。每看父亲,总被霞光刺得眼酸。只见父亲、犁、牛构成一组剪影,在展开的黑土地上缓缓移动,天似穹庐,赤云峥嵘,空中充满带着无限热力的红光,好像充满了希望,又好似充满着无奈。时隔30年,那情景仍在眼前,依旧鲜亮,仍然沉郁。如果当时把那景象画成一幅油画,或拍下一帧摄影,一定会是一件经典作品,不仅能表现中国农民的坚毅、勤勉,对土地深深的依恋,对生活的苦苦追求,而且具有文化意义,是可以延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传神的写照。西汉政治家晁错在呈给汉武帝的奏折《论贵粟疏》中,描写农民生存状态道:春不得避风尘,夏不得避暑热,秋不得避阴雨,冬不得避寒冻。四时之间,无日休息。不仅当时,直至现在,正是亿万农民的默默劳作,含辛茹苦,才支撑起一个又一个时代帝国。

父亲老实本分,除了种庄稼,没有别的能耐。他最倾心的是土地,最关心的是如何把土地种好。父亲深知土地给人的,并非只有衣食,还有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依伴。

记得父亲带我去开垦土地是在一个早晨,满天瓦片云,都是柿黄色。路边的草叶上,跳着露珠,晨光把露水珠染成了金豆。父亲大步流星走在前面,我马不停蹄尾随其后。他的头顶上、肩上闪着灿烂的金光。到了,他带我在地上转了一圈,意思是让儿子把他开的地记下,将来接好他的班。他走着,不时把地里的礓石(一种石灰岩状的石头)、瓦片拾出扔掉,不时把地里的杂草拔掉。后来种上了小麦,他又抓把土,看看、闻闻,又放下,动情地说:“这地薄,要好好耕种。地有良心,你不坑它,它就不坑你,尽心侍候它,就会有收成。”我的印象中,父亲跟我讲了很多关于土地的话。那些话,透露出他对土地的挚爱。

为了让这块地壮起来,他一有空就拾肥。特别是每天早晨,天刚亮就起床,把全村转了个遍。父亲拾肥有经验,我家的肥坑总比别家的大。在农民心目中,粪并不臭,特别是沤成的肥,还含有醇厚的酒味,令人愿意亲近。

时光荏苒,在低矮简陋的土屋里,父亲度过了壮年,进入了老年。一辈子挚爱土地的人,一时一刻也不想离开土地,年年的耕耘和收获也见证了父亲对土地的那份坦诚和热爱……

文章来源:《农家参谋》 网址: http://www.njcmzz.cn/qikandaodu/2021/0301/642.html

上一篇:虾稻共生富农家
下一篇:一方夏阴盛满人间清欢

农家参谋投稿 | 农家参谋编辑部| 农家参谋版面费 | 农家参谋论文发表 | 农家参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家参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