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滩沱菜薹腊肉粥

来源:农家参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7-09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我家住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南岸边,小地名叫滩沱,又叫南沱。南沱的长江水流趋缓,河汊多而平,淤泥堆积松软肥沃,四季土壤湿润,适宜栽种水稻、瓜果蔬菜,六畜兴旺,是长江边小

我家住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南岸边,小地名叫滩沱,又叫南沱。南沱的长江水流趋缓,河汊多而平,淤泥堆积松软肥沃,四季土壤湿润,适宜栽种水稻、瓜果蔬菜,六畜兴旺,是长江边小有名气的“聚宝盆”。农历雨水节气之后,烟柳丝儿若隐若现,菜薹仿佛一夜之间了窜出来,过不了几日,花箭萌出。那菜薹通体肥嫩,婀娜多姿,伸展着片片碧叶。

菜薹是学名,乡下习惯称菜心。元朝诗人吕诚的《谢惠菜》:“江乡正月尾,菜薹味胜肉。茎同牛奶腴,叶映翠纹绿。每辱邻家赠,颇慰老夫腹。囊中留百钱,一日买一束。”写的正是菜薹。据史籍记载,家乡种植的一种紫菜长出的菜薹,明清时成为湖广地区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,曾被封为“峡州御菜”,与长江武昌鱼齐名。

菜薹的营养价值不低,都说“百菜不如白菜”,这二三月的白菜薹富含钙、磷、铁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,多种维生素含量比大白菜、小白菜都高。

在农家的饭桌上,菜薹是一道家常菜。乡下吃菜薹,不花哨,简单,但有味道。有的炒着吃,把菜薹洗净后在锅里爆炒,配些熏豆腐干,放点油盐、大蒜就起锅;有的煮着吃,下些面条或是绿豆皮什么的,热乎乎的;有的腌着吃,把菜薹用开水烫一烫,然后切碎,撒上盐,腌上半天或一天,再爆炒一下,吃起来酸中带脆,咯咯嘣嘣作响。

每逢这个季节,母亲几乎每天早上到菜园摘下一竹篓子菜薹,将茎叶拣择清洗干净,掐成一节一节的,长长短短,用竹箩箕搁在木架子上晾吹一会儿。接着燃起旺旺的柴火,铁锅里盛上山泉水,水烧开了放上一把大米。大米是生米最好,事先把米放水中浸泡一会儿,泡米的水要一块倒进锅里。切一块腊肉,将肥肉炼成油水,瘦肉切成肉丁,与大米一起煮了,等大米熬开花时,将菜薹倒进去,加盐用文火慢慢地炖,出锅时撒点葱花,菜薹腊肉粥成了。

母亲还经常做不同口味的菜薹粥,有时把芹菜和胡萝卜洗净后切成碎末做成菜薹粥,我们百吃不厌。有时粥做好后,母亲会给左邻右舍盛上一碗,趁热送上门。记得邻居一个七旬老人外出摔断了左腿,卧床多月,病情迟迟不见好转。母亲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做了几锅腊肉粥,一碗一碗地送给老人喝,直到老人康复。老人感激不尽,见人就称母亲是他的大恩人。母亲淡然一笑:不就是一碗粥的事么,哪算得上大恩人呢?

母亲告诉我,菜薹粥好吃不好吃,原料最重要。家中的菜薹是土生土长的,用农家肥作底肥种植,不沾化肥农药,既新鲜又甘甜;腊肉也是家养的土猪肉做的,加之上好的农家粳米,口感既清香又鲜嫩,味道自然就不同了。

那年,《山楂树之恋》电影剧组50多号人马,驻进我家乡的村舍取景拍摄半个月时间,恰逢是菜薹腊肉粥的主打季节。一天,剧组工作人员品尝了色泽鲜艳,黄里透红,味道醇香,肥不腻口,瘦不塞牙的菜薹腊肉粥后,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,当即下订单,每天需要三四锅菜薹腊肉粥,准时送到剧组驻地。剧组收班时,演员们向母亲讨教做菜薹腊肉粥的秘诀,母亲吐露真情,原来粥中放了生姜、陈年橘皮,才风味独特,具有开胃、去寒、消食功能。母亲还精心为演员们做了一锅菜薹腊肉粥当作“送别宴”,剧组“班头”塞给母亲200元钱支付辛劳费,母亲坚决推拒了,羞怯地说,瞧得起咱乡下人,才放心喝腊肉粥,这是我的福气,哪还收钱呢?

家乡的菜薹腊肉粥朴素、地道、养人,就像我的母亲那样朴实无华,宽厚颐人。

我家住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南岸边,小地名叫滩沱,又叫南沱。南沱的长江水流趋缓,河汊多而平,淤泥堆积松软肥沃,四季土壤湿润,适宜栽种水稻、瓜果蔬菜,六畜兴旺,是长江边小有名气的“聚宝盆”。农历雨水节气之后,烟柳丝儿若隐若现,菜薹仿佛一夜之间了窜出来,过不了几日,花箭萌出。那菜薹通体肥嫩,婀娜多姿,伸展着片片碧叶。菜薹是学名,乡下习惯称菜心。元朝诗人吕诚的《谢惠菜》:“江乡正月尾,菜薹味胜肉。茎同牛奶腴,叶映翠纹绿。每辱邻家赠,颇慰老夫腹。囊中留百钱,一日买一束。”写的正是菜薹。据史籍记载,家乡种植的一种紫菜长出的菜薹,明清时成为湖广地区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,曾被封为“峡州御菜”,与长江武昌鱼齐名。菜薹的营养价值不低,都说“百菜不如白菜”,这二三月的白菜薹富含钙、磷、铁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,多种维生素含量比大白菜、小白菜都高。在农家的饭桌上,菜薹是一道家常菜。乡下吃菜薹,不花哨,简单,但有味道。有的炒着吃,把菜薹洗净后在锅里爆炒,配些熏豆腐干,放点油盐、大蒜就起锅;有的煮着吃,下些面条或是绿豆皮什么的,热乎乎的;有的腌着吃,把菜薹用开水烫一烫,然后切碎,撒上盐,腌上半天或一天,再爆炒一下,吃起来酸中带脆,咯咯嘣嘣作响。每逢这个季节,母亲几乎每天早上到菜园摘下一竹篓子菜薹,将茎叶拣择清洗干净,掐成一节一节的,长长短短,用竹箩箕搁在木架子上晾吹一会儿。接着燃起旺旺的柴火,铁锅里盛上山泉水,水烧开了放上一把大米。大米是生米最好,事先把米放水中浸泡一会儿,泡米的水要一块倒进锅里。切一块腊肉,将肥肉炼成油水,瘦肉切成肉丁,与大米一起煮了,等大米熬开花时,将菜薹倒进去,加盐用文火慢慢地炖,出锅时撒点葱花,菜薹腊肉粥成了。母亲还经常做不同口味的菜薹粥,有时把芹菜和胡萝卜洗净后切成碎末做成菜薹粥,我们百吃不厌。有时粥做好后,母亲会给左邻右舍盛上一碗,趁热送上门。记得邻居一个七旬老人外出摔断了左腿,卧床多月,病情迟迟不见好转。母亲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做了几锅腊肉粥,一碗一碗地送给老人喝,直到老人康复。老人感激不尽,见人就称母亲是他的大恩人。母亲淡然一笑:不就是一碗粥的事么,哪算得上大恩人呢?母亲告诉我,菜薹粥好吃不好吃,原料最重要。家中的菜薹是土生土长的,用农家肥作底肥种植,不沾化肥农药,既新鲜又甘甜;腊肉也是家养的土猪肉做的,加之上好的农家粳米,口感既清香又鲜嫩,味道自然就不同了。那年,《山楂树之恋》电影剧组50多号人马,驻进我家乡的村舍取景拍摄半个月时间,恰逢是菜薹腊肉粥的主打季节。一天,剧组工作人员品尝了色泽鲜艳,黄里透红,味道醇香,肥不腻口,瘦不塞牙的菜薹腊肉粥后,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,当即下订单,每天需要三四锅菜薹腊肉粥,准时送到剧组驻地。剧组收班时,演员们向母亲讨教做菜薹腊肉粥的秘诀,母亲吐露真情,原来粥中放了生姜、陈年橘皮,才风味独特,具有开胃、去寒、消食功能。母亲还精心为演员们做了一锅菜薹腊肉粥当作“送别宴”,剧组“班头”塞给母亲200元钱支付辛劳费,母亲坚决推拒了,羞怯地说,瞧得起咱乡下人,才放心喝腊肉粥,这是我的福气,哪还收钱呢?家乡的菜薹腊肉粥朴素、地道、养人,就像我的母亲那样朴实无华,宽厚颐人。

文章来源:《农家参谋》 网址: http://www.njcmzz.cn/qikandaodu/2020/0709/352.html

上一篇:灵潭腐竹
下一篇:2019年“三下乡”活动在郸城启动赵素萍点赞《

农家参谋投稿 | 农家参谋编辑部| 农家参谋版面费 | 农家参谋论文发表 | 农家参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家参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