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品读 | 逢墟是一幅乡村风情画,曾流淌着母亲的

来源:农家参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01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太阳移到屋顶上,快中午了,放学后的我们从老屋里跑出来,站在晒谷坪前向田野眺望母亲。 有时还跑到村口,睁大眼睛,搜索小路上母亲的身影。一个点,模糊的身影,越来越清晰…

太阳移到屋顶上,快中午了,放学后的我们从老屋里跑出来,站在晒谷坪前向田野眺望母亲。

有时还跑到村口,睁大眼睛,搜索小路上母亲的身影。一个点,模糊的身影,越来越清晰……是从腰陂街上逢墟归来的母亲!我们冲过去帮她提篮子,兴冲冲跟着回家。

母亲第一件事,就是蹲在地下,从篮子里买回来的菜旁边,找出食物给我们。

有香喷喷的肉包,黄澄澄的油条,或者几个苹果,一把板栗——不管怎么累,母亲总不会忘记给我们买点“美食”。

哪怕在墟市蹲了整整一个上午地摊,没有卖出一点东西、得到一分钱,母亲也不会空手而归。

童年时记忆最明快的一部分,就在腰陂墟上。北方称赶集,我们那里称逢墟。

“墟”据说是客家语,山里面不远是住着客家人。湘赣边界大山里的腰陂镇,两头高翘、中间低平,是从湖南连通江西、福建的必经要道之一。

从这里再往东北方向行二十公里,就是一村跨两省的界化陇村。钱钟书先生《围城》里面写道,方鸿渐和一干人到湖南三闾大学求教职,坐长途汽车西行到达的两省交界的界化陇,正是此地。

每逢农历每月“三、六、九”日子就开墟的腰陂墟,自古以来,不仅仅是茶陵县,也是附近湘赣边界数县的第一墟场。

依照传统的逢墟习俗,不需任何人号召组织,四乡八里的数千人或步行,或骑自行车,或赶马车,或搭车,手提肩挑,潮水般涌向这里。

长大后,到过湖南很多名镇、大镇,比如永顺的芙蓉镇、浏阳的大瑶镇、嘉禾的塘村镇。腰陂集镇的规模与它们相比,还相形见绌,但如果论当年墟市的繁华,可有一比。

墟市的长度当不下三里。先是一个木材市场,接下来为核心墟场。路边的农民摆地摊,背后则是一些堆放廉价工业品的桌台和各种小店。

过了清亮河水上的腰陂桥头,小巷里是一个热闹的生猪市场,一排排长长的竹笼里,装着拼命地嗷嗷大叫的小猪崽。

河滩上,则是牛市,牛要拖犁拉耙,牛生意可能是墟上最大的生意。这单买卖的风险很大,如果买回去,病死了,那就亏大了。

因此,买牛的人总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做参谋,磋商很久时间。

那时乡村没有电话,更没有如今常用的手机,农民如果要通知隔壁乡、村的一个亲戚什么事,比如娶亲、嫁女或者建房,邀请喝红喜酒,或者有人病故,通知做白喜事,简便的办法,就是去逢墟。

在墟上,很容易碰到亲戚,即使碰不到,也可以遇见亲戚的邻居或同村人,给亲戚带个口信。

各种各样的商品,形形色色的人,五花八门的信息,千奇百怪的事……对于众多一辈子辛勤劳作、艰苦生活的农民而言,对于小农经济支撑下的乡土社会而言,腰陂墟既是买卖东西的市场,触摸外界的地点,也是人情社交的集会,享受一点惬意,寄托人生梦想的乐园。

有谁知道,多少人是在墟上饮一碗米酒当中感觉到人生的轻松,多少青年男女是在墟上一见钟情而订婚,多少生死悲欢的消息在墟上传递?

而对于母亲而言,墟市承载了她和父亲的梦想,就是养育我们。

田里种的稻谷是必须按照唯一渠道、统一定价销给粮站,母亲拿到墟上卖出的,则是一家人在土里栽种的花生、黄豆、绿豆等农副产品。

相比有的村民而言,我们家因为辛勤地到山上开荒,拥有的土,是他们的几倍。土比田更难侍候,父母付出的劳动也要比村邻多几倍。能够挑到墟上卖的东西,也就比人家多多了。“墟墟有东西卖”,我还记得村邻对母亲的这句感叹。

父母的梦想也不同一般,是尽可能地送我们三兄妹多读一点书。孩子大了,不但不能当劳力,还要为他们筹足学费,这意味着要付出不同一般的代价。

当然,幼时的我难以理解他们的梦想与艰难。我们是快乐的,犹记得,母亲每次去逢墟,我们三兄妹的心也飞到了墟上,充满了期待。

一根扁担挑着两箩筐东西出去,又原样挑回的情形,于母亲不止一次。方圆辽阔的农民,来叫卖自己的农产品,而消费能力较强的,却只有镇农业银行、供销社、邮政局等估摸数百名各单位工作人员,以及一所小学、两所中学。竞争太激烈,价格难免不一跌再跌。

“今天没人要。”“今天卖不起价。”疲惫的母亲弯下身体放下担子,直起腰,对迎上来的奶奶说。从来都不叫苦叫累的她,偶尔掩饰不住失望的神色。

文章来源:《农家参谋》 网址: http://www.njcm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01/437.html

上一篇:付强:操心农事的田管家 做农户的田参谋
下一篇:做好“参谋官” 争当“特长生” 县委十三届十一

农家参谋投稿 | 农家参谋编辑部| 农家参谋版面费 | 农家参谋论文发表 | 农家参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农家参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